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座落于风景秀丽的南宁市人民公园白龙湖东侧,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现为全国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全国重点博物馆,也是我国地处西部大开发战略区域内的两座省级自然博物馆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自建馆以来,一直以采集、收藏、研究和陈列动植物、岩石矿物、古生物(含古人类)化石等自然资源标本为己任,现收藏有植物、动物、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等自然标本3万件,以丰富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鱼化石、恐龙化石、古人类化石、有色金属矿产、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和珍稀的白头叶猴、瑶山鳄蜥、擎天树、金花茶、桫椤、银杉等动植物标本的收藏、研究、陈列为特色。入藏的模式标本有:脊椎动物化石2新属7新种,植物标本7新种,鱼类1新种。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拥有丰厚的人力资源和多学科的专业人才,职工中有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国家文化部专家1名,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先进个人1名,研究员4名,副研究员2名,博士1名,在读博士3名,硕士2名。独立承担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合作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李基基金、温纳.格林基金课题各1项。在科研领域方面,尤以在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联合,开展了5个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独立主持了5个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发掘面积近5000平方米,出土遗物上千件,发掘报告等研究成果已在美国《Science》、《JournalofHumanevolution》及国内《科学通报》、《古脊椎动物学报》、《人类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其中,“百色旧石器研究”的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和国内核心期刊,该研究成果与“纳米技术”、“人类基因组”、“夏商周断代工程”等重大科学成果一起被评为“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将在自然资源的全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座落于风景秀丽的南宁市人民公园白龙湖东侧,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现为全国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全国重点博物馆,也是我国地处西部大开发战略区域内的两座省级自然博物馆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自建馆以来,一直以采集、收藏、研究和陈列动植物、岩石矿物、古生物(含古人类)化石等自然资源标本为己任,现收藏有植物、动物、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等自然标本3万件,以丰富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鱼化石、恐龙化石、古人类化石、有色金属矿产、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和珍稀的白头叶猴、瑶山鳄蜥、擎天树、金花茶、桫椤、银杉等动植物标本的收藏、研究、陈列为特色。入藏的模式标本有:脊椎动物化石2新属7新种,植物标本7新种,鱼类1新种。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拥有丰厚的人力资源和多学科的专业人才,职工中有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国家文化部专家1名,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先进个人1名,研究员4名,副研究员2名,博士1名,在读博士3名,硕士2名。独立承担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合作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李基基金、温纳.格林基金课题各1项。在科研领域方面,尤以在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联合,开展了5个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独立主持了5个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发掘面积近5000平方米,出土遗物上千件,发掘报告等研究成果已在美国《Science》、《JournalofHumanevolution》及国内《科学通报》、《古脊椎动物学报》、《人类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其中,“百色旧石器研究”的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和国内核心期刊,该研究成果与“纳米技术”、“人类基因组”、“夏商周断代工程”等重大科学成果一起被评为“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将在自然资源的全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风土人情
进入馆内请勿大声喧哗,爱护好环境卫生
--------------------------------------------------------------------------------------
开放:9:00-17:00
--------------------------------------------------------------------------------------